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饒宗頤文化館



2009年,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以「香港文化傳承」為題
把前荔枝角醫院進行活化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
讓訪客認識中華文化歷史
及發揚饒宗頤在中華文化和藝術領域培育英才的願景

文化館除設有展覽,也會舉辦中華文化課程
工作坊、表演、導賞團及交流會
也為參與課程和工作坊的海外交流團體及訪客提供餐飲和住宿
既推廣傳統中華文化,也有助提升世界各地人士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興趣



 
國學大師饒宗頤銅像


饒宗頤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文學家
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
集學術、藝術于一身的大學者,又是傑出的翻譯家

大嶼山寶蓮寺後山的「心經簡林」
那37 根花梨木柱上的《心經》篆刻,便是出自他的手筆

饒宗頤只讀過一年中學,一生靠自學
家鄉故居的「天嘯樓」藏書達十餘萬卷
而他就是在那兒飽覽群書

他不旦通曉英、法、日、德、希伯來、印度及伊拉克等多國語言
亦精通甲骨文、梵文及楔形文字

他與已故的國學大師季羨林齊名
有「南饒北季」之稱



未活化成「饒宗頤文化館」之前
原有的建築群已有一百四十多年歷史

最早可追朔至清光緒13年 (1887)
粵海關在此設立九龍關分關,向來往的商船徵稅

之後此地依次變為華工屯舍 (華工被賣豬仔出洋前的宿舍)
檢疫站、荔枝角監獄、荔枝角傳染病院
荔枝角醫院和收留精神病患的荔康居





荔康居於2004年關閉後
醫院建築群便一直空置直至2008年
政府推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與非牟利機構合作復修、活化和營運該這些建築群

建築群分上、中、下三區
下區的活化工程保留原有特色的紅磚牆







藝術館內的視像廳播放饒宗頤的介紹



館內現正展覽著
饒宗頤的書畫作品及茶道用具





















保育館內展示建築群翻新前後的圖片




外的環境不錯
在兩排建築中央的走道有三塊石頭
和一個水池 (據稱是荷花池)



名為「天光雲影」的設計
據說是要利用池水映照四周樹木和天色
營造朱熹的《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境界
不過現時所見的那水池
不旦沒有荷花連金魚也沒有一條
未能達到上述文字所描繪的人間美景效果

















上方白屋是中區的建築群
前身是醫院病房
將會翻新成展覽廳和教學室



這是加建的紅磚牆升降機
是為了配合原建築物的紅磚牆特色
日後開放供殘障人士使用前往
中、上區的建築群



文化館佔地不少
現時只完成了下區 (前護士宿舍) 的翻新工程
中區和上區仍在活化中
待整個翻新工程完成後,會有更多景點及設施
如九龍關地界碑石、古石牆
古焚化爐、古渡口等歷史性景物
且有旅舍、餐廳等配套







開放時間:周二、四、六的 10am 至 6pm
地址 : 九龍青山道800號
港鐵荃灣鸞美孚站B出口, 朝港大專業進修學院方向, 至中華電力變電站
登上行人天橋, 依指示牌, 經青山道休憩公園, 即達饒宗頤文化館.  步行約10分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