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貼文主題是關於
一首台灣校園民歌《蘭花草》的起源,
這歌的旋律輕快、優美、親切 ……
然而引發我要講《蘭花草》的郤是毬蘭,
所以,先講一講毬蘭 ……
最近見博友們所種植的毬蘭,開出小巧玲瓏的花兒,
一朵朵小花花聚成一個個小花球,晶瑩剔透的芯蕊,
如星星的亮眼,又如珍珠般的高雅,令我一見傾心!
因此,想試試種植毬蘭,
除了希望種出漂亮花兒來欣賞,
也想在種植過程中,增添生活情趣令自已美好愉快!
於是,走到旺角花墟尋覓毬蘭,可不見成長了的毬蘭,
只見小小的 BB 毬蘭,也就選了兩盆帶回家 …
店員告訴我,BB苖約需兩、三年才可成長,
至於何時開花,要看生長情況 …
啊!除了要悉心栽培還要考耐性,
等得花兒開,頸也長長了…
那刻,不期然想起《蘭花草》的幾句歌詞 :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郤依然,苞也無一個 …」
但那份盼望花開的心情仍然不減 …
寫這首詩的原因,源於1921年的某一天,
胡適與友去西山散心時被贈予一盆蘭花草盆栽。
自西山回家後,胡適又去了遊訪南京,
返回北京時已是深秋了。
當胡適細看那盆蘭花草時,
發現它和初見時的模樣沒有不同,
更莫說想看到結花苞的樣子了,只好等待明年,
也著佣人將蘭花草盆栽移入屋內好過嚴冬。
隔日,胡適從外面回家時,
就在人力車上寫了《希望》這首新詩。
《希望》胡適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時過;
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
轉眼秋天到,移蘭供在家;
為何會取名《希望》?
據說其一 :
是在前一年的二月,
胡適曾翻譯過一首名為《希望》的詩詞。
因此胡適借用這個名字,
來表達對當時的國內政治形勢的不滿。
據說其二:
在當年的夏季,
胡適在南京曾寫《戲寄任叔永、莎菲》,
文中暗示懷孕中的陳衡哲(莎菲)照顧好快要出世的小生命。
而當時胡適夫人江冬秀也正懷著第三個孩子臨盆在即,
所以有意涵新生命的「希望」之意。
所以有意涵新生命的「希望」之意。
這首詩的用字和現在的白話寫法有點不同,
但整個意境郤和我們熟知的《蘭花草》相差不遠,
然而用作歌詞來唱,就似是不夠味道吧!
也許是這樣,胡適本人也將原詩作了更改,
變成了我們現在熟知的《蘭花草》歌詞了 …
《蘭花草》
銀霞(原唱者)
詞: 胡適
曲: 陳賢德/張弼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
蘭花郤依然,苞也無一個。
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
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開,能將夙願償。
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銀霞(原唱者)
詞: 胡適
曲: 陳賢德/張弼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
蘭花郤依然,苞也無一個。
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
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開,能將夙願償。
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想不到多了二十個字,修改了一些詞句,
文字變得更有意境,更有意思,
這首老歌就成了當年流行一時的校園民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